草料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集锦13篇

时间:2023-04-25 16:41:28 | 来源:草料作文网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的精彩内容,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一部好的电影和书籍一样,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是持久深刻的,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观后感展现了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和认知也代表着观众的观点,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1

  回到安徽这个故乡,我又游览了高山、浮雕、小桥、流水,令我大饱眼福。这天,我来到烈士林园,参观了红军纪念馆。

  来到纪念馆前,便看见一尊毛主席的雕像。他神情庄重,目视远方,像是在思考国家大事。

  踏进馆内,一座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石雕刻了三个红军叔叔,他们神态严峻,像是准备进行一场生死大战,又像是准备迎接敌人抹满鲜血的斩头刀,令人肃然起敬。

  继续往里走,便看见拟真的红军奋斗画面。第一幅的几个红军指战员在寒冷的冬天,借着微弱的灯光,在研究地形,准备明天的战斗。红军叔叔的肩上只披着一件薄薄的外衣。我突然领悟到了红军的艰苦,也猛然间想到想到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的意境。

  第二幅是两个红军叔叔在战斗的画面。他们的脸上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不堪。他们怒视前方,手挺机枪,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们张大了嘴巴,奋力拼搏,我似乎听到了他们震耳欲聋的.吼声,看到了魂飞魄散的敌人。像这样的画面,我曾经只在电视和电影上看见过,但这馆内不计其数。这些战士虽然只是用泥土做的,但是栩栩如生。

  来到展馆的尽头,这里陈列了许多红军用过的武器。有刀,有枪,还有鹰爪一般的武器。这些武器上面一定沾染过敌人的恶血。如果他们有生命,一定听过敌人撕心裂肺的嚎叫。

  这次纪念馆之旅,让我回忆到了那个受尽屈辱的中国!敌人虽然凶恶,但红军叔叔毫无惧色。那些牺牲的红军英雄真的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等我有了后代,我要把红军叔叔艰苦奋斗的精神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让孩子永生不忘中国的耻辱、敌人的凶恶、牺牲的英雄!

  今年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自行前往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地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心潮澎湃。在参观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八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牺牲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作为退休干部,尽管组织上没有赋予我们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没有变。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保持晚节,在支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从我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味道,璀璨文化的古老沉香,多姿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的风俗雅致,还有这里人民长期和自然搏击而产生的一种粗狂壮丽的深沉。这些都让我着迷。

  那天,很幸运的被老师带去看了新疆历史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它独具魅力的沧桑历史。跟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我谦卑的走过了新疆数千年的历史跨度,感受到了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刚入门你就看到那个恢弘的建筑,由于对文化的敬畏,我对这个于1959年落成的建筑物肃然起敬。它的一楼,绕过那个立体的新疆全景地图,便可以看到新疆古代历史文物,并且了解到新疆民族风俗。一路从新疆的石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概貌和丰富内涵。那些文化遗产有着上万余件,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名族迁徙,纷争,停留之地,各名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中发展至今。新疆共有47个民族,其中主要民族有13个,主要少数民族有12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各有不同之处。

  步入二楼,除了略微的吃惊,就是对于未知的敬畏和崇拜,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尸,横亘在历史两端,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清晰的了解到新疆是世界民族文化交会的十字路口。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旧唐书·魏徵传》这样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要

  做的,就是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为了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建设家园,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我爱我的祖国。

  顾正红是我们的英雄。他对日本资本家充满仇恨,他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教工人唱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歌曲,在党的领导下,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举行大罢工,揭露帝国主义剥削压迫中国工人的种.种罪行。

  5月16日,顾正红为工友们讨回公道,团结工人,与日本资本家抗争,他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时年20岁。他的英勇牺牲,燃起了上海工人的反帝怒火,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顾正红唤醒了深受迫害的中国人,他当然知道这会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但他决不能容忍中国人受屈辱。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顾正红一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现在社会上仍有一些唯利是图的人,与顾正红相比,实在应该感到惭愧。

  512地震中有把赈灾钱款中饱私囊的可憎之人,但更多的是舍己救人的英雄、慷慨解囊的善良之士,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顾正红使我们的楷模,他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我们会永远铭记!

  一场战争,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承载着几多生命;几多生命,承载着几多鲜血。一场辉煌的战役,却是用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

  踏进展厅的大门,就被陈毅、粟裕等将军的雕像所吸引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用雕像来铭记的。而雕像的存在,只是在我们的心中为他们增加了几分重量。他们高大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望着远方,似乎在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虽然高大,但远不如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高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接下来的几个展厅。昏暗的光线,微黄的背景,有如身临其境。漆黑的子弹壳,残破不堪的草鞋,简陋的指挥部,敌我力量的悬殊,无疑不让我们怀疑这场战争我们能否打赢。事实证明,我们赢了,虽然武器装备不精良,虽然穿着单薄的草鞋,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我们赢了,凭借着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我们漂亮得赢了。望着墙上铭刻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虽然素昧相识,但依然心生敬仰之情,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祈祷。

  经过盘旋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实战模拟战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战火涌起的场面,接着传来了烽火齐鸣的炮火声。满地的子弹壳,远处河里炮火炸起的水花,广播里深情地讲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激烈的战场,偶尔传来的一声炮火声,不禁震得我们胆战心惊。革命先烈是凭着何等的勇气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持久战。

  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迈出了纪念馆的大门。

  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假日小分队的活动,今天我们要到鲁迅的故乡绍兴去玩。说起鲁迅呀,他有两个老婆。他的第一个老婆叫朱安,第二个老婆叫许广平。到了鲁迅纪念馆,我们在大门口拍了集体照,请了一个导游阿姨作讲解。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的祖居,听导游讲鲁迅原来的名字叫周树人,他的母亲姓鲁,鲁迅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取了鲁迅的笔名。鲁迅的祖居真大呀,我们转了好几个房间,我都转得有点晕头转向。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鲁迅就在这儿背《三字经》、《弟子规》的。鲁迅的老师叫寿镜吾,是当年绍兴城里最有名的`私塾老师,也是最严厉的老师之一。学生不听话的话,老师就会用戒尺打学生的手心,学生们都很害怕。有一次,鲁迅的爸爸生病了,鲁迅为了给爸爸找三年的陈苍米就到邻居家去要,可是没有找到,但他赶去上学却迟到了,挨了老师的批评。鲁迅就在他课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来提醒自己,下次上学只准早到不准迟到。鲁迅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好孩子,读书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也很好,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大学问家。我们要向鲁迅学习读书的时候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我还专门买了一块读书“三到”的镇纸来提醒自己。

  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又能来到了百草园。据说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和同伴玩耍的地方,那里有很嫩的草,还有吃了会长生不老的何首乌。以后我们会学到一篇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低矮的泥墙,高大的皂夹树、光滑的石井栏。鲁迅小时候在石井栏上跳上跳下,我们也在石井栏上爬上爬下。我们还在一块刻有“百草园”字样的大石头边拍照,男生一张,女生一张,大家一起一张,玩得可开心了。鲁迅家那么大的房子因为鲁迅爷爷的科场舞弊案后来被卖给了邻居朱家,鲁迅家住得简陋起来,日子也变得穷了起来。

  从鲁迅纪念馆出来,我们专门去品尝了绍兴的臭豆腐。绍兴的臭豆腐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我们还听导游阿姨说,绍兴有“三乌” ——乌毡帽、乌干菜、乌篷船。下午我们还真的去东湖坐了乌篷船,晃晃悠悠的,真是开心极了,也好玩极了!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2

  洁白的花朵寄托着浓浓的哀思,也同样寄托着我们少先队员对烈士们的哀思,就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月份,特殊的日子——4月24日。我们三墩小学的同学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那屹立着的纪念碑,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纪念碑的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也正是这八个字,同样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间。

  祭奠仪式上,我们向同学们展示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朗诵了革命烈士诗词,许下了我们少先队员的承诺,并为他们默哀。

  祭奠仪式过后,我们就来到了纪念馆,我们先走进了旁厅,里面有吴斌烈士的英勇事迹的介绍等记录,还有他生前的衣物及奖章,就是这些,仿佛象征着这个烈士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陈列的柜台里也有他的事迹简介。接着来到正厅,后面写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墙上有这遗像和照片,但会大部分是遗像,少部分是照片,还有些是人们根据映像画出来的。然后又来到了另一厅,我们看见了烈士们的遗物,粗糙的工具与已经变成暗红色的血衣,看到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战斗、吃饭。参观完革命烈士纪念馆,才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们为我们将来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先烈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用自己的精神之魂筑起了中华人民的信念!当与日本帝国主义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的时候,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3

  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哦,原来你在这里——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雷锋叔叔走了,整整半个世纪。但是我认为他没有走,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我来到雷锋纪念馆追念他。

  雷锋(1940年12月18日至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的一户贫困农民的家庭,7岁时成为孤儿。

  1949年8月,家乡解放后,雷锋从苦难不堪的生活中走出来,上了小学,上学读书后让雷锋觉得这是从未有过的幸福。可是我们是一名学生,有几人感觉上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11月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十八岁的雷锋写下了两篇小说,两篇散文和9首诗歌。1960年1月在辽阳应征入伍,(雷锋的入伍道路坎坷不平,但是他没有放弃。)入伍后被《解放军报》聘为通讯员。

  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看着展览墙上的照片雷锋叔叔帮助过的陌生人,还给一位奶奶送的冻疮膏、给大嫂送的雨衣,都一一摆放在展览柜里……顿时我感受到了雷锋的精神永恒,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传播在祖国大地上。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

  以上这句话出自于雷锋叔叔笔下,我们要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关于螺丝钉有一段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带着疑问去查询下关于螺丝钉的故事吧!

  参观过后,让我明白我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好品质;每天坚持写日记;捡拾每一件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帮助别人、忠心向党,把优秀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他的精神是可贵的,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学习雷锋精神帮助他人!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4

  今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一个名人的纪念堂,说起这个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就是林则徐!他在我们的历史上赫赫有名。

  林则徐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销毁和禁止鸦片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的,这座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上,1982年建设完毕,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就是公元19,占地三千多平方米。

  走进大门跟随导游我们参观了仪门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这里还有按清代的陈设排放的家具等物品,一派江南园林的风格。

  走出屋子,看到祠门外墙内壁上镶嵌有“虎门销烟”的大型浮雕,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我都感到当时大快人心,振奋国民的场面是多么不容易才得来的呀!

  大门门匾额题着“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旗,上面书写着林则徐历任的官职。在这里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在江西、云南、新疆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更是一位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林则徐一生中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事,他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也要像林则徐一样爱自己的祖国!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5

  6月4日-5日,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团委组织青年干部赴兴安县、全州县学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题学习,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如下。

  一、学史明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真理检验唯一标准。回顾湘江战役的历史,在湘江战役之前,我党受“左”倾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内正确的战略思想一再打压。没能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形势,没有能实事求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教条的照搬国外的经验,坚持“堡垒对堡垒,拳头对拳头,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策略,致使中央红军丧失了许多宝贵机会,遭受重大损失。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

  二、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湘江战役中,面对危难险境,广大红军将士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发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突破湘江的艰巨任务。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面对装备和人数远胜于己的敌人,要突破号称天险的湘江防线是不可想象的。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是红军精神动力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所需要倡导和弘扬的正确价值观。

  三、学史崇德,坚守忠信大德。古语有云:"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宁死不做敌人的俘虏,断肠铭志;红五团政委易荡平为不拖累战友,舍生取义。湘江鏖战,尽管红军损失惨重,饥困交加,但广大红军战士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面对疯狂的敌人,表现出了不畏强敌,敢于战斗,勇于突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连续奋战的革命精神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四、学史力行,坚持知行合一。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本次兴安、全州两日学习活动,正是学史力行的重要表现。在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所有学员穿上红军服,展开拓展集训。在界首渡口缅怀革命先烈,重走红军血战湘江之路,身临其境感受了红军湘江战役之艰辛。活动组织者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为学员们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正是对党史学习履职尽责的践行。特别是团委书记罗衡辉同志,连夜加班准备快板节目的素材,并利用高铁上两个小时时间完成了组织和排练,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畏艰难完成任务使命的红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员们学习和敬佩。

  6月4日至5日,本人有幸赴广西兴安县、全州县参加了由共青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委员会组织的“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学习教育活动,在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委直属机关党委、委直属机关团委领导的率领下,瞻仰了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在兴安界首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在全州县参观了大坪渡口、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一路上我们齐声唱响红歌,集体诵读红色经典诗词,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个个英雄人物故事,回顾了当年共产党人在湘江战役中的壮烈情景。

  通过这次活动,结合近期持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从内心深处切实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极大的提升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总书记这段生动形象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丧失理想信念的严重危害,突出强调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大意义。湘江战役充分证明了,我们这个党,是靠崇高的理想信念组织起来的,也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站在全州的湘江河畔,我脑海里思考着80年前红军在这里经历的生死存亡一战,面对着必死的决心去奉命阻击国民党追击的红军战士们,他们怀着的是怎样的信仰?这种信仰,一定不是一朝一夕产生在这些年轻的人脑海里的,将时间再往前推几十年,中华大地曾出现过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但是他们都失败了。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给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的人民带来触手可及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让中国人拥有信仰并为之守护,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也是为何会有那么多无产阶级战士愿意为了这个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原因!

  回到今天的中国,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斗争日趋复杂,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这些都给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挑战和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重视党史学习,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青年人为了坚定信仰需要自觉完成的自我修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纷繁出现的时代,这样那样的诱惑不断的向我们“招手”,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越要经得住诱惑。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要始终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要扎实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6

  我和小伙伴们要去秋游了,这次的目的地是南京屠杀纪念馆、莫愁湖公园,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屠杀纪念馆。

  今天早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没进去,就看到了房子旁有几尊中国同胞受难时的雕像,他们被侵华日军折磨的非常惨烈,但他们永远不屈服,不在恶魔面前低头。

  我们进场后,看到“300000遇难者”这些醒目的大字,我不禁低头哀悼。进入场馆,先是黑漆漆的一片,给人感觉好像日军随时都会冲向前去残害无辜的中国同胞,我和我的同学连寒毛都吓得竖起来了,下了楼梯,左右两面墙上写着所有遇难者的名字,我们到了一堵墙的后面,没想到背后竟然写着“人类的浩劫”这五个立体感很强的大字。我们往前走了一段路,阳光终于照进了馆内,我们看到了一个醒目的大书架,上面一本本书上也写着遇难者的名字,我目测,大书架至少有4米高。走过天桥,我看到了一个叫十二秒的小屋,意思也就是说大屠杀时,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去。

  出了馆,我们又去参观了万人坑,白骨凌乱,尸体重叠这一幕令我们的心情非常压抑。

  落后就会挨打,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是敲响的警钟,提醒我们不忘国耻,鞭策我们努力发展。我们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留人间。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7

  今天是7月1日建党节,妈妈决定带我和姐姐一起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早上,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啊!这里,真是人山人海!馆前有一排雕塑:家破人亡的知识分子、丧失子女的妇女、被冻僵的婴儿……个个让我寒心。进了馆内,里面阴森森的,很“恐怖”。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同胞遇难者300000人,还看到了写满了密密麻麻名字的遇难者墙。这时,我兴奋的心情变的沉重了。

  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日本兵的水壶、头盔、刺刀,中国抗日战士的遗物……我看到了一个惨不忍睹的场面:被活埋的中国同胞的尸骨,以及一些中国同胞被害死的真实照片。其中一张让我愤怒不已的是:日本人把一位中国同胞的人头砍下来,放在架子上,嘴上还塞了一根香烟,来为自己取乐。看到这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馆内还有遇难者的档案,我看了一个叫真行的人,是一位尼姑,才三十几岁,就被害死了,真惨啊!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侵略我们中国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叫松井石根的日本人,而现在,他们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对我们南京的大屠杀!我很愤怒,真想踹他一脚,解除心头之恨。

  虽然,我们中国已经把日本赶走,但国家的耻辱我永远不会忘记!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8

  这天,我们觅渡广化一(6)班的十二位小朋友一齐去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感受瞿秋白这位伟人为我们这天的完美生活创造的点点滴滴。

  走进瞿秋白故居,就感到一股文化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瞿秋白的著理名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他把“春色”比作人民,这句名言体现了瞿秋白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百姓着想。

  来到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书房,整齐的桌椅让人觉得书香盎然。让我仿佛看见了他与张太雷、任乃阁、吴炳文等人在这议论时事,当他们谈到国家此刻局势时都眉头紧锁,义正言辞。

  踏入他的寝室,依然是书桌,桌上看上去一尘不染,渗透出缕缕书香。环顾四周,里面的布局井然有序,宽敞明亮。离书桌不远就是瞿秋白的下榻之处。据说他学习十分刻苦,到了深夜才上床睡觉。床是木制的,还蒙上了薄薄的纱巾。这书房看似很平凡,和普通人的没什么两样,但瞿秋白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这都来自他的勤奋。古色古香的卧铺真是玲珑别致,还有古朴的书桌。可见瞿秋白十分热爱学习,用心推广马克思主义。他仿佛在书桌前策划着党中央的伟大计划,在为老百姓策划一个适宜的方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为大家辟一条礼貌的路。”瞿秋白做到了!

  来到关于瞿秋白一生的资料展览馆,微微了解了这位历史革命家的资料之后,真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与崇敬,痛切这位伟人的英年早逝,憎恨出卖瞿秋白的汉奸。在观看了一小段视频后,我了解到瞿秋白英勇牺牲的大概:1935年6月18日,他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凉亭,英勇就义,年仅36岁。我深吸一口气,低下头,诚恳地为瞿秋白默哀。

  我们离开瞿秋白纪念馆,想到: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瞿秋白走了,我们失去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家,他重于泰山。他去了,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没有瞿秋白为我们创造的点点滴滴,我们可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瞿秋白,一位永远的伟人!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9

  5月4日青年节,在小记者工作室的组织下,我们二十几个小记者们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之旅。

  下午2点30分,我们如约来到了芜湖王稼祥纪念馆,一到纪念馆门口,就看到一个很大的人物雕像,雕像下面写着王稼祥三个金色大字。

  简单的准备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和讲解员开始参观纪念馆了。我们从王稼祥爷爷的出生、参加革命、到他的离逝,共观看了6个展厅。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王稼祥爷爷伟大的一生,王稼祥爷爷中学时就读芜湖圣雅各中学,也就是今天芜湖十一中的前身。王稼祥爷爷从小就热爱祖国,在中学读书时就开始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之后便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爷爷在外交部工作,并作为中国驻苏联大使,为中苏的友好合作与交往及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74年,王稼祥爷爷在北京离逝。

  正如纪念馆的结束语上说的:王稼祥同志的一生,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党为公、光明正大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

  从王稼祥爷爷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我深深地懂得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10

  在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通道边,几个铜像已经先像我们揭示了中华民族被日寇侵略时的悲惨灾难。

  一个被冻醒的小孩,饥饿的他趴在母亲那被凌辱后早已冰凉的尸体上,吮吸着的母亲的乳房,太小的他还不知道他那可怜的母亲已经被禽兽杀害;一位羸弱瘦小的少年,艰难的背起被日军炸死的奶奶的尸体,即使饥饿困苦恐惧已经令他的体力连他自己都不足以支撑,但仍然想要把奶奶带离这被恶魔笼罩的地方;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手里托着才三个月却已经在恶魔的轰炸中离开了这个悲惨世界的孙子,眼中充满着痛苦悲切……

  这样令人愤恨的惨状在日军侵华之时太多太多,大量当时的图片报纸及回忆录,真实的还原了当时那段民族泣血的悲惨历史,我已不忍心再继续看下去。耳边传来沉重而又悲怆的音乐,仿佛瞬时把我带入了当时的灾难现场,看着我国同胞如同竞技游戏般的被日本人杀害,我好想高喊:恶魔,住手!但却还是看着他们高扬着手中的屠刀残忍的杀害我的同胞,然后放肆而狂妄的笑。再多的愤恨,再多的呐喊终是成为一腔怒气堵在胸口,无声的化为泪水充满着我的眼眶。

  一十二秒,每过一十二秒,在那黑暗而精密的空间里你就会听到一滴水滴落下的声音,那是一个生命消逝的声音,我从不知道,一十二秒竟然有着这样沉痛的特殊意义。那些日本战犯丑恶而又狰狞的嘴脸一个个出现。30万人,30万个鲜活的生命在那黑暗而罪恶的6个星期中从他们的手中毁灭。纪念馆的大墙上镌刻满了在那场灾难中牺牲的人的姓、名,有些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我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着那些苦难的人们,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铭记着当时的耻辱。勿忘国耻!万人坑中那层层叠叠的森森白骨,无一不在揭示证实着日本那个血腥的民族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伤痕和沉重苦难。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1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10月25日在公路局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整个展区共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通过参观,我清楚的认识到,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20xx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12

  在这个初夏时节,我们机关团委组织我们赴广西全州县、兴安县实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重新回顾87年前红军长征中的那场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俗语至今还在桂北流传。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当时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在这次主题团日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在红军长征中担任总后卫的红五军团34师,浴血奋战保护主力部队转移,年仅29岁的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被捕后,断肠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这让我想起了70年前那些永远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可爱的人”;想起了1978年小岗村的那份“生死契约”,那句“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想起了在去年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在日记里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们的党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党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为了信仰抛洒热血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党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党骄傲,只有一个党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能更好。

  历史贯穿矢志不渝的信念,现实砥砺一往无前的决心。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篇13

  10月10日消防支队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地址: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集锦13篇https://www.jtcl.org.cn/zuowenfanwen/336409.html
  • 下一篇作文: 报告会通知范例15篇

    上一篇作文: 有关中国梦的作文汇总8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集锦13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集锦13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