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料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

育儿心得文章【优秀9篇】

时间:2023-07-05 17:01:00 | 来源:草料作文网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育儿心得文章》,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育儿心得文章 篇一

林徽因与陆小曼 富养女儿的两个典范

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个典型按照当下“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可是纵观两人的一生,或许林徽因更符合我们今天“富养女儿”的期待。

找到自己一生的志趣

林陆二人,从小就接受着当时最优质、最丰富,且是中西结合式的教育;从后来看,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见长。那么她们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不同。

陆小曼的教育,是那个年代里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家有名媛,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甚至可能通过她们在社交场合的周旋,带给家族更深的权利结合和社会影响。所以那个年代里,打造名媛带着一些功利和虚荣色彩,即是为学而学、附庸风雅。

而林徽因则不同。其父林长民好结文人雅士、工诗文墨法,他培养女儿,也是有意朝着学者的方向,而非名媛而去。林徽因在16岁那年随父游历欧洲,正是吻合了今天“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富养女儿观念。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为了获得一份真正的志趣。

懂得装扮和用心体会

民国的名媛们,在置衣打扮上也绝对不遗余力。陆小曼爱漂亮的衣服,穿着华服忙着赶场、听戏、打麻将。她有十口镶金大衣箱,昂贵的裘皮大衣挂满大橱。林徽因也是个极其爱美之人。质量上好、做工精细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

女人对美丽有追求,这事本身应点赞。但品味不是时尚骄奢,而是懂得通过更高的审美情趣,去选择与自己真正相宜的东西。美人与美物,本是相得益彰,而不是为其所累。

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说起林徽因的圈子,不难想起那闻名遐迩的“太太的客厅”,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林太太的客厅,俨然是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同一时期在上海,以陆小曼为中心,也有一个“太太的客厅”。陆太太的客厅,往来的则是富贵公子和社交名媛,她们有钱有闲,享受着跳舞、打牌、听戏带来的欢愉,这样的圈子,带给陆小曼的是麻木萎靡和纸醉金迷。

圈子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潜移默化有多重要?看看林徽因和陆小曼就知道。真正有营养的圈子,不是要多富贵,而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拥有大爱

今天,我们富养女孩所期待的真正高贵,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像花蕾一样把自己严严地包裹起来,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如果说离婚、堕胎、吸大烟,将本来万般美好的陆小曼,一步步推入万丈深渊。那么这背后的根源,是她对自我身体的保护和重视不够。而相较之下,林徽因确实要做得好的多。

她在豆蔻年华之时,遇到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没有一味的跟着感觉走,而是先与父亲沟通商量,懂得自重与自爱;后来她在老北京的建筑保护和战火纷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坚决和满腔热爱,可视为心中有大爱。

我们所希望的富养和高贵,不正是懂得身体的自尊自爱,在精神境界却又博大而宽怀吗?

简短育儿心得文章 篇二

性教育让孩子顺其自然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性心理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必须而且只能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有规律的,而家长适时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此,幼儿的性教育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教育,必须首先从理解孩子做起。

容许孩子的性好奇

根据专家的研究表示,最好是在幼儿5岁之前就对其进行性教育和性方面的解答是最好的,由于1-2岁的孩子对于的身体性器官会出现好奇的现象,尤其是男孩会把玩自己的性器官,而这时的父母不要去责怪和打骂他们,而是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先从简单的性方面知识开始了解。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教授解释说,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不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而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出现摸弄生殖器的行为。这是儿童性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而这种兴趣在孩子上小学后会逐渐消失,直到青春期后的复苏。

胡教授建议家长,当孩子在触摸生殖器时,父母可以“视而不见”,不要对孩子以任何强化的行为,比如笑他、强行将他的手拿开、吓唬他那样做小鸡鸡会得病等等,如果父母这样做,儿童会反而加强他的这个行为。父母最不能够做的是训斥孩子,不能将下流、犯罪之类词语评价孩子的手淫行为,甚至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有手淫行为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她)这个行为是隐私的行为,要在自己的房间或避开外人进行。总之,手淫是一个儿童成长中正常的行为,顺其自然就好。

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太过于急切,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当幼儿出现了某些怪异的行为,其实他们仅仅只是出于好奇,父母就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让孩子了解到自己身体的部位的功能,时不时的在旁加强关于性教育方面的认知。

4岁的孩子最容易提出有关性别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的乳房比爸爸大?”等等的问题。而“性游戏”多数就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人的身体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

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幼小的孩子对于事情都是感到非常的好奇,而当他们因为不懂而向你提出疑问的时候,家长们不要因为害羞或者觉得难以开口,而错过了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你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做到诚实、有问必答的处理原则来处理,但是也要考虑到幼儿单纯的思想能否明白,所以家长们在回答的时候要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地回答。

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电视镜头里的亲密场面、小动物的交配动作,甚至可能是无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总体来说,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持有不隐瞒的态度,适时给予解答。让孩子了解性,不会使孩子“变坏”,反之,越隐瞒和抑制,反而越容易出问题。家长还应注意,对孩子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爱与尊重,学会珍惜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产生良性的效果。

幼儿园育儿知识文章 篇三

1、孩子在教室里乱跑该怎么办?

建议一:让孩子上他喜欢的课程:如果连上三四次还是安静不下来,有可能他不喜欢这个课程,可以换换其它课程。

建议二:课上不要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表现。

主要有三种孩子:一种表现正常,喜欢并很容易接收早教课程,和老师产生互动,这类孩子占70%。另外两种就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哭闹,不愿意进教室,这类孩子主要经常封闭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有联系,怕生。另一种就是非常兴奋,到处乱跑。

建议三:两岁后的孩子宽松与纪律并行。孩子这种情况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现,大人可以去观察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地点,给予适当的引导。

2、有的孩子喜欢脱鞋怎么办

(1)观察孩子,若在无事可做情况下脱鞋,让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⑵孩子是否是触觉敏感,如拿软刷子触摸孩子孤脚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识也可以让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脚底,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触觉敏感。

⑶当你无法阻止孩子脱鞋的异常行为时,你可以做为训练项目来训练孩子,如叫孩子的名子问孩子这是什么—鞋子,这是谁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么上面------脚上,脚上穿什么----鞋子,什么时候可以脱睡觉脱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脱鞋的不好现象强化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逐步理解,鞋子应该穿在脚上,就在睡觉时才能脱掉。在他有脱鞋的迹象的时候不妨带他四处走走,转移他的注意力。

3、孩子中午睡觉时,喜欢让老师陪着怎么办?

⑴对环境的陌生、恐惧心理导致,尽量满足孩子;

⑵待到对环境完全适应了,教师逐步的退出来。

4、新入园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也不闹,但是晚上睡觉时说害怕,怎么办?

老师要跟小孩子多沟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况,多给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请家长理解这个情况,特别对于胆小的孩子刚入园,很多都会出现此情况。

5、新入园的幼儿,每次都带零食,如不带,就不来上学怎么办

⑴前期带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只有从家里带来了一吃的等等他才觉得安全。

⑵对幼儿园环境适应了,熟悉了幼儿园的常规:幼儿园吃东西有固定规定。

⑶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还带零食的话,就统一交由教师保管,晚上离园统一带走。

6、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在家特别溺爱,导致幼儿在园哭的时间很长,给家长讲了也不听,怎么做?

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无形杀手"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通过调查发现,在溺爱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肯定失败。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把他们培养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性格坚强、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的优秀儿童。娇子如杀子,试想如果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什么都不学,有了困难就帮孩子解决,那么长大后,孩子只会吃。父母总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吧,他们老了,难道让孩子去要饭吗?把这些说给家长听。

7、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不管说什么都不认真听

老师要学会反思,改进课程,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编排课程的流程,你的课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会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精彩孩子会马上安静或者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8、对于特别不自信的幼儿,老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⑴在园:多关注、多协助、多指导、多鼓励、多沟通。

⑵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及时鼓励幼儿。

9、幼儿的坐姿不对,怎么样去改正?

书写常规是需要时间去养成的。教师/成人应从孩子开始书写开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体和桌子的距离)

一尺(眼睛与桌子的距离)

一寸(手指和笔尖的距离)

10、幼儿孩子平时话挺多,一旦让他回答问题,或者是犯了错误,问他原因,一句话都不说?

⑴惧怕老师/家长的原因,幼儿园老师必须做到让孩子信任

⑵老师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在做孩子的引导者。

11、孩子不爱吃蔬菜怎么办?

同类替代。如用黄瓜、冬瓜代替丝瓜,用荠菜、菠菜代替菜心。

先茎后叶。

合理烹制。基本方法有:氽(cuan)法、荤素合一法

解决养育方式的问题

父母以身作则。

强调蔬菜益处。

提供多样选择。

引导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亦可以让幼儿参与种植蔬菜。

12、什么才算合理的营养搭配?

日常每餐应以50%的五谷为主,其中包括大米、小米、玉米、面粉以及马铃薯等;蔬菜、水果约占20%,其中蔬菜为3/4、果类1/4;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应每天都吃,约占摄入总量的15%;肉蛋类,包括鱼肉、鸡肉、猪肉(瘦肉)、牛肉、鸡蛋,约占摄入总量的5%;余下的10%最好以乳制品、脂肪及糖分为主,种子及硬壳果,可以提供有益的脂肪,蜜糖和未精炼的蔗糖则是最佳含糖食品。

13、哪些食物幼儿不宜多吃?

(1)鸡蛋;

(2)口味较重的调味料;

(3)生冷海鲜;

(4)质地坚硬的食物;

(5)蜂蜜;

(6)经过加工的食品;

(7)经过油炸的食物;

(8)菠菜;

(9)果冻;

(10)咸鱼;

(11)泡泡糖;

(12)豆类;

(13)罐头;

(14)方便面;

(15)葵花籽;

(16)可乐饮料;

(17)动物脂肪;

(18)橘子;

(19)烤羊肉串;

(20)巧克力;

(21)猪肝;

(22)洋快餐;

(23)精食;

(24)酸性食物。

14、营养过剩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吗?

营养过剩也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这一点并不为人们完全了解。许多人认为给予儿童的营养越多,越丰富,儿童长得胖乎乎的,这样的儿童就越健康,包括脑的发育也就越好。其实不然,营养过剩不仅容易引起儿童肥胖,还可对儿童智力发育构成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营养过剩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不协调性",表现为视觉-运动之间协调性差,瞬间记忆与手眼运动配合能力差。这种"不协调性"使得儿童的动作显得笨拙,反应能力不如同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对儿童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协调性"的程度与营养过剩的程度呈现正比,因而在重度营养过剩(重度肥胖)儿童身上这种"不协调性"的现象尤为突出,使得这些儿童的总智商低于正常儿童。

因此,父母们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营养问题,自幼给予科学喂养,既要防止营养不良又要避免营养过剩,防止因营养问题而致儿童智力低下。

15、孩子厌食办?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4)促进孩子的食欲;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16、孩子无理取闹大发脾气,情绪难以控制,摔东西,哭叫,甚至背过气去,我该怎么办?

先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确实无理取闹,不用管他,他发现哭闹不解决问题一会就过去了。但是注意家长不要和孩子硬顶,某些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坚持,但要注意态度温和,行为坚决,不要罗嗦。合理的要求应当支持孩子,看孩子情绪不对了,先别理他,冷漠疗法。孩子最怕的是别人都不理他。

17、早上叫孩子起床老叫不起来,孩子还冲我发脾气怎么办?

首先保证孩子的睡眠。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早上打开音乐,帮孩子按摩脚趾,后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爱,获得心理满足。也可以自己装不舒服,让孩子负责听闹钟叫家长起床,或与老师沟通让孩子体验迟到的滋味。

18、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幼稚,依赖性特别强怎么办?

五岁开始让孩子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收拾玩具、倒垃圾、晚上上门的保险等,贵在家长持之以恒的要求。在孩子七岁以前要完成独立睡觉的任务。(在孩子感到安全,心理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七岁以后不晚于十三岁,称呼孩子大名,不要叫昵称。不要什么事都管,不要老盯着孩子。(除非会造成很大的灾难)让孩子受些挫折和委屈。

19、家长问:孩子写作业老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常常把加号看成减号,怎么办?

先观察孩子的眼睛,能否盯住一个目标,许多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视觉振动现象,眼珠部能平稳地自左向右滑动,还会上下跳动,这样他在看书时就会出现串行、丢字,不爱看字书,容易眼酸,写字时会出现偏旁部首颠倒,计算粗心等等。那我们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如每天练抛接球、打羽毛球、篮球等,带孩子去放风筝、寻找野外的目标,用线栓住一个小球在眼前摆动,让眼球随之转动。经常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脑的孩子会加剧视觉振动现象。学习费劲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0、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爱吃手怎么办?

两岁以前吃手不用管他。两岁以后的吃手问题是由于触觉敏感、内心紧张造成的,要进行触觉训练,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脚在沙地里玩,骑羊角球,做垫上运动,打滚,翻跟头等,多和小朋友接触。不要强化孩子这一行为,不要当孩子谈论这个问题,吃手现象发生时巧妙转移孩子注意力,给孩子一个玩具或请他帮个忙……同时家长绝对不能呵斥孩子,在加强各种运动的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然后慢慢等待孩子的变化。如果非常严重,也可以采用行为疗法,或借助心理医师的帮助。

21、家长问:孩子胆子小、爱哭、不敢发言、受欺负也不敢说怎么办

(1)多做触觉训练,尤其要多做弹跳训练,如跳大蹦床、在带子里跳、跳绳等。多带孩子出去玩,串门,参加社交活动。

(2)不要对孩子进行胆小的暗示,更不要当着孩子与其他人谈论孩子胆小的事情,除非你真心诚意想让孩子胆小下去。

(3)尊重孩子选择的行为方式。

22、家长问:我的孩子动作特别磨蹭怎么办?

先看孩子的动作协调性怎么样,动作笨拙的孩子都慢,要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如拍球、跳绳、爬行、打球、踢毽子等。再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训练孩子的。大脑平衡能力来提高注意力,如走平衡木、旋转游戏、大滑梯、坐独脚椅等。还要看家长是否在孩子专注做事时经常干扰孩子。除了训练孩子以外,家长还可以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每一点小的进步。

23、家长问:我的孩子说话晚,还发音不清,表达能力比较差怎么办

从小哭的少的孩子,声带的训练不够,影响孩子的发音和说话,奶嘴的孔太大,吸吮动作训练不够,口腔肌肉的训练就不足,容易造成孩子说话发音不清,另外吃东西时让孩子咀嚼、啃、咬的训练不足,也会影响孩子嘴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影响语言发展。动作协调差的孩子,大脑思维和语言部协调,说话容易表达不清,甚至口吃。3、4岁以上的孩子要通过训练动作协调性来改善大脑的语言功能,效果神奇。

24、我发现最近孩子会说谎,我们很着急,该怎么办?

孩子在九岁以前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的话我们不称其为说谎,因为那时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还不能分清事实与想象。在九岁以后存在说谎,主要原因是

(1)家长管教过分严厉,不合情理,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只好说谎。那么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正常需要,适当地满足他。

(2)家长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为了钻空子,自然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家长尤其是老年家长要注意方法一致。

(3)逆反心理。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都十分生气,有些家长的反应过分强烈,倒使孩子觉得莫名地兴奋,逆反心理会使他们以后重犯,因此家长的态度一定要适度。

25、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说了半天也听不见,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大声嚷嚷,孩子的听觉会形成一个保护膜,对一般的声音就听而不见了,非得大声才能听见。还有的孩子是听觉—大脑—行动不协调,虽听到了声音但就是没有行动,除非他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孩子大脑前庭平衡能力发育不足的话,会使外界信息无法进入大脑,尤其是和学习有关的信息。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次不要多注意循序渐进。如: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再把水壶灌满水,——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再把水壶灌满水,放进书包里。

26、要让孩子学得好,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

要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的规律来学习,大脑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好,而且在二十五岁以前大脑还在不断地发育。那么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发育需要两种营养:一是物质,一是协调性运动(在幼儿阶段尤其重要的是感知运动训练),那些认字、计算等技能,只是大脑工作的结果。例如,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的训练,与孩子大脑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就与数学、物理的学习相关。另外,大脑休息最好的方式是睡眠或体力劳动、体育锻炼,这个时候大脑最放松,大脑放松了以后才可以清空,才能更好地记住新的东西和进行思考,而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看小说、聊天时大脑依然在紧张地工作。所以,要会科学用脑。

27、家长问:我的孩子好像有些多动,总是安静不下来?

有些孩子做旋转运动时从来都不感觉到晕,也就是说他大脑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的信息不敏感,信息无法进入大脑,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对老师说的话记不住,听不进。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旋转运动,如转椅、旋转圆桶、平衡木、荡秋千等,要让他们感觉到晕才有效。还有些孩子能接受信息,但是行动特别慢,跟不上,或者听见指令了但根本不行动,这孩子除了要做旋转运动以外,还要多做协调性运动,使大脑与全身肌肉和神经系统能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感觉到孩子在听指挥。

28、家长问:我的孩子上课老坐不住,爱动,怎么办?

一种情况是:如果孩子没有活动够,那么浑身的能量就无处去,尤其是男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在课间多出去活动,但是不是瞎跑,而是协调性→www.huzhidao.com←运动要多做。还有一种情况是:大脑对四肢的控制不良,身体不听大脑的指挥,那么也是要多做协调性运动,所以对爱动的孩子不是要罚他静站,而是要让他出去动够了。这样的孩子一般一天需要做协调性的活动1—2个小时。

29、家长问:我的孩子依赖性很强,胆小,晚上不愿意自己睡觉,该怎么办?

孩子最晚在七岁以后应该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以培养独立性,并促使孩子的心理正常地成熟起来。长大还和家长一起睡觉的孩子,在心理上幼稚、单纯、软弱、缺乏自信心。首先可以和孩子讲道理,这是小孩子的行为,如果愿意做大孩子的话,应该自己睡觉,否则第二天上学就穿开裆裤去上学,让他选择。第二,通过训练来增加孩子的胆量,如跳大蹦床、滑梯、爬山、游泳等。第三,在孩子睡觉前可以开一点小灯,也可以听一个故事再睡觉,逐渐让孩子独立。

30、家长问:孩子总受欺负怎么办?

增强孩子能量,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充满自信。教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通过情境演练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请记住,有时候,挨欺负的一方也对事件付有责任。不要给孩子总受欺负得心里暗示。

育儿心得的文章 篇四

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后,觉得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很实用,对教师的工作也很有指导作用,能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范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不单要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更要营造使幼儿心理、情感得到良好发展的精神环境。注重孩子在园时各个时段的表现,及时教育和指导他们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习惯。通过学习《指南》,在内容的安排上,我力争动静交替,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保证休息和运动之间的均衡,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各种技能。如:晨间活动安排的是消耗体能的户外项目,第一个教学内容则安排相对较静的以发展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语言或科学常识活动,第二个内容安排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艺术熏陶为主的音乐美术之类的活动,第三个内容根据第二个活动而定,或延伸,或是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午餐后是自主活动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喜好玩自带玩具或游戏,接下来的午睡时间里,我认真做好巡视工作,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起床后安排10分钟左右的午唱,等待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儿。接着是喝茶吃餐点,以保证幼儿的生理所需,然后是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或室内游戏。最后十分种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物品,整理活动室及安全教育。在习惯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孩子树立榜样,并时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有错就改。在卫生方面更是不敢忽视,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消毒工作。早上一进活动室就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干净的抹布擦一遍杯架和饮水机,倒掉积水;及时冲洗厕所,做到无积粪,保持盥洗室的清洁卫生;餐后用消毒液或洗洁精擦洗桌椅和拖地。还经常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定期地对玩具、玻璃窗等进行清洗消毒。

在日常的交往中,努力做到信任、宽容、理解和尊重孩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他们,耐心细心地关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脸色及神态,掌握并发挥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更要关心过问,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可信赖和依靠的朋友,促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对照《指南》反思自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并改进;回想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觉得应该努力用《指南》指导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把研究学习和提高保教努力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提炼现实问题,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真实、具体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

育儿心得文章 篇五

父母爱孩子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一个好的教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说要注意适度教育,还有就是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等等。都是家长需要了解的地方。

一、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发展问题,上了小学可能连写字都会很困难。因为怕孩子噎到,所以一直给孩子喂食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没法发展咀嚼能力,甚至没办法正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处处保护的结果,反而是在伤害孩子。

二、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自己却在看电视。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反感。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只关心学业,忽视其他生活能力

现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对孩子的投资全都放在成绩上。但学校只能给孩子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并不是竞争的结束,而离开学校才是竞争真正的开始。父母除了在乎孩子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对于孩子内在的美德、快乐和健康等,更需要关心。

四、用“买”来满足孩子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现代人只有消费,除了买,还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之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成长。

五、完美主义

有研究表明,许多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被父母的要求与期望逼得喘不过气,最后只好宣布放弃。父母应该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考上第一志愿,他还应该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

六、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成长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

七、负面的言语太多

“你不要……”、“你不可以……”、“为什么你总不听我的话……”等等。负面的词语太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卫机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纠正他的缺点,他的大脑会渐渐形成一种反应,一看到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负面言语会压抑孩子的天赋,而正面的欣赏和鼓励会让孩子表现得更好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篇六

拼妈时代缺位妈妈是最差的妈妈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妈的,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拼爹是拼妈!“‘拼爹’拼‘硬件’,诸如家住哪里,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等。而‘拼妈’则拼‘软件’,带孩子参加何种亲子活动、陪孩子上何种兴趣班等。”

近日,家住鱼峰区驾鹤路的林芳菲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幼儿园在放假前给家长们留了个做消防知识剪报的亲子作业,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

无论是主动去“拼”,还是被“拼”,做妈妈的看法大体一致:过去不拥有“拼”的条件,如今孩子出生在信息时代,妈妈力争全能,也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家庭中,孩子的爸爸通常承担大部分养家的责任,而这些育儿的事,理所应当就落在了妈妈们的身上。

妈妈们普遍认同,“拼妈”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拼教育理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研究早教知识和孩子的吃穿用度,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然也有各种早教机构炒作的原因),当今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网络和物流也让孩子成了世界宝宝,可以随时用到来自各国的最优产品。

我身边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

曾经我也这么认为,当我给孩子买很贵的用品和玩具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很不错的妈妈,顶着生活压力给孩子提供了我所能给的全部。

但是我又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我们这么重视早期教育,那为什么,这个时代多的是工匠,而非大师?多的是明星,而非恒星?多的是巨富,而非贵族?

我们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最贵的玩具,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叛逆的、孤独的、偏激的、不快乐的孩子?

而在古代,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时候,甚至在战乱动荡时期,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不是吗?

经过长时间的反省和思辨,我发现这个问题产生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妈妈的缺位。

最大的缺位妈妈群体,就是留守儿童的妈妈。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这就意味着有6000多万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严重缺失父母亲情、经济条件不佳、无有效管束的环境中孤独散漫地成长,这些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凭自己的本性和造化走上正路,开创幸福人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我知道,即使实现这个最好的结局,他们内心的那个巨大漏洞,也是永远填补不上的。

排名第二的,是职场妈妈。

很多妈妈三个月产假一过就奔赴职场前线,把孩子丢给后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顾,为了更好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很多人早早给孩子断奶。比留一起感悟人生守儿童妈妈强一点的是,她们会每天或者每周回家陪陪孩子。但是扣掉做家务、玩手机、休息的时间,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确陪伴方式的妈妈,这些妈妈可能是全职妈妈。

看似为了孩子牺牲了职业前途,终日围着孩子操劳,但是要么不懂得科学早教知识陪伴质量不高,要么太迷信各类早教言论用力过猛。这些妈妈会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导师、教练……就是没有成为妈妈。

当然,我说这些并非指责,只是提醒。

首先,是提醒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日本人的孩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亲自带,中国人的孩子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和保姆带,这样长期下去,中国的国民素质和经济水平跟日本会越差越多。

深以为然。中国的妈妈,在成为合格妈妈的路上有太多阻碍、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性别歧视、生育歧视、哺乳歧视……哪一个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开?哪一个问题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泪去解决?请社会、企业和家庭多给妈妈们一点理解和支持,这不仅是关系家庭稳定和谐孩子健康成长的小事,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次,是提醒妈妈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视亲子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在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不成为第三种缺位妈妈的,对吗?

现在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古代那些伟大人物的母亲,她们大多足不出户、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没有高精尖的教育器材、没有各种用途的启智玩具,为什么却能教育出千古流芳、成就卓著的人物?

我得出的结论是:教育这个东西,无论形式如何变,核心的东西永远是不变的。我们往往趋之若鹜去追求最昂贵最华丽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

“三迁择邻”、“断机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在这些历史故事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平凡到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母亲,她们眉眼温柔,语气平和,但又颇有主见,意志坚定;她们吃苦耐劳,勤勉持家,但又明辨是非,识大体顾大局。可以说,正是她们的言行举止,塑造了灿若星河的华夏历史,正是她们的柔弱臂膀,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最好的教育,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妈妈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里。不缺位的妈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急缺的人才

育儿心得短文 篇七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向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我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教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提高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

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此刻与将来勇敢地应对来自学业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当儿子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着。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明白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无数次的育儿实践,使我们懂得了“爱孩子就务必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

互相尊重。让孩子懂得尊重教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我的日常行为。教师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树立教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教师和父母的要求矫正自我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小孩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让孩子学会尊重教师,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自我的教师,更要尊重孩子的教师。凡是教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持续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仅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带给最适合的教育。

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想让儿子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他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他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开展引导。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成家,我们只期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潜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育儿的三点粗浅心得,我们深知,儿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激帮忙我儿子获得知识、欢乐成长的教师们!

家长育儿经验文章 篇八

从知道有宝宝的那一刻起,教育的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历经了父母对我的教育,目睹了身边年轻父母的教育,又通过看书上网主动的去学习怎样“对付”孩子及教育的妙招,结合了我和孩子共同成长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要很好的教育孩子,就一定要做一名有智慧的妈妈。

智慧,我简单的理解就是只要我们动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有时它可能只是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话或者是一段经过“预谋“的短剧、就这样它使我们的宝贝儿成为了好孩子。说到这儿我想所有的妈妈都会联想到自己在和孩子相处中,是如何的开动脑筋,斗智斗勇的了,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心得。

一、爱孩子,更要高质量的爱孩子。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想法是丰富的,孩子的心思是细腻的,我平时做到的就是从不忽略孩子的想法,让自己站在她的立场考虑问题,征求她的意见,不轻易地为她作决定。当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要求他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有时孩子就是会反其道而行。每到这时,我都会问问孩子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孩子的任何举动都是有想法的,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会了解她,然后帮助她分析,最终使她能够真正地明白我为什么要那样要求她,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同我,而不是简单地屈从于大人。

二、言教不如身教,我们是榜样。

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简单地说,我们要求孩子懂礼貌,我们就得做到礼貌待人;我们让孩子和伙伴友爱相处,那我们就得做到团结友爱;我们让孩子好好学习、喜欢读书、少看电视……这一切我们都得首先做到。孩子是单纯的,但不是愚顿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说他的行为中自然就有我们的痕迹,那么家长们,别忘了,孩子在看着我们。

三、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

大家是不是都对孩子说过“学习是快乐的”,可是家长的心里呢,会认为“学习是一门苦差事”,如此这样,到底要怎么做?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必须学习,必须学习好,更不能用你都不信服的“快乐学习”来教育他,而是引导他,让他真正地爱上学习。其实学习本身不是快乐的,而享受学习后的成果是快乐的。我告诉孩子: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要做,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它和我们吃和玩一样,都有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但是掌握了以后,就是快乐的了。还有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时一定鼓励、赞扬,不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不要求必须打100分。比如我的女儿在做题时10道错了6道,我不会说“怎么错了这么多?”而会说“这4道题都做对了,真棒!那么这6道题呢,再好好看看,一定也能做对。”而这时孩子就会说“怎么错了这么多呢?我下次一定要全对。”其实分数是越要越少的,这真的就像是真理一样。有时孩子回家后老师讲的题还是不会,这时我们一定是生气的,而且真的就想发脾气,有的家长会说“老师上课讲的,你为什么不会,一定是上课没认真听课。”“别人都能记住,你怎么就记不住。”请千万不要这样说,其实此时孩子也是非常着急和内疚的,无论什么原因,他都会因为自己做不出老师留的题而懊恼。这时候我们更不能这样的教训了,我们应该是帮助他们,然后来了解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不会”。也许是上课的时候听了,但又忘了,那我们就得帮助孩子怎样才能记住;也许真就是上课的时候溜号了没听讲,那我们就必须告诉孩子:做事情就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让孩子认识到因为上课时的不认真导致了回到家里做不出作业的那种难过的心情是多么的不值得,不划算。家长们,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分数低一些了,学习差一些了,请不要认定这是灾难一样的事,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点滴作为会影响孩子,会帮助孩子,让他们从此刻来轻松愉快的学习。

所有的家长都想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其实一名优秀的孩子,他的心里一定是阳光的,他的生活也一定是快乐的,他在各个方面也应该是有技能的。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成为一名拥有简单快乐的人,可是简单的快乐是需要本领的,我会用我的智慧来伴随她,引领她,让她能够在无数的生活体验中最终是一个快乐、积极、优秀的孩子。

家长育儿经验文章 篇九

1、专注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著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建议一: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或做作业时,家里一定要保持安静。

建议二: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这一点太重要了!现在很多家长包括中高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晚上写到9点、10点的现象十分头疼,不一定是老师留的作业多,主要是孩子养成了磨磨蹭蹭的坏习惯。因此一年级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家长就一定要把握住,现在你用心培养孩子好习惯,将来你就会脱离陪写,陪读的苦海。现阶段家长应该陪写,但要讲究方法,现在的陪是为了将来的不陪。家长首先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和他商量完成的时间,要严格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作业。读、写的作业可穿插着完成。如果孩子的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中途休息,长时间地让孩子做作业,甚至在孩子的旁边唠叨没完,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另外孩子在写作业时坚决杜绝他边写边玩,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又吃东西,一会又和父母讲话。如果你现在狠不下来心杜绝,将来有你愁的。

建议三: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会遇到很大困难。家长不能到学校的课堂上提示监督,那么就可以利用课外课来进行督促培养。我记得我女儿小时侯上英语课我整整陪了一年,别的家长陪读时是拿个小本在听课,在记笔记,课后进行辅导。我却什么也不干,专门看我女儿的听讲状态,看老师的问题提出后她是否能马上反映,是否能举手回答,别人回答后她是否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回答。每次下课都要和她交流总结她这节课的收获和表现,表现好了鼓励表扬,不好就批评教育。从很小时候我就很注意培养她的有意注意,关注她的听讲状态,我认为孩子刚上课初期,学会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要会学,会听课,这将是她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建议四: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较专业的注意力练习就是玩“圈字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的广度、稳定、分配和转移四个方面的品质。例如,在下面给出的数字中,把4后面第二个数字全部打圈。为了提高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兴趣,父母也可以准备两张一样的图表,与孩子一起玩,并计时计分数,这样孩子就会比较喜欢玩这种游戏,注意力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读书复述、经常让孩子重复刚才妈妈说的话等等。

2、独立思考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建议一:家长不要做到有问必答。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建议二: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同学有矛盾了,想当小干部啦,有不明白的地方想问老师啦等等,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要去替孩子解决,而是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3、阅读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我们的孩子虽然是一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建议一: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说、儿童画报、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能够拥有自己藏书的孩子在以后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热爱图书的人。

建议二:图画书,最好的阅读起点。图画书,又叫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体,配合简单的文字,以精妙的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小时候我们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以前总认为绘本很幼稚,只是阅读的一个初级阶段,总是期待孩子能早日白纸黑字地阅读,似乎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鉴赏和思考。抱有这样想法的人那是因为还不够了解绘本,很多篇关于贫苦地区失学儿童状况的文字的报道,其冲击力,都赶不上苏明鹃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更让希望工程深入人心。图画书不仅能引领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增进想象力、体验空间表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孩子注意书中那些细微的、幽默的、有趣的细节变化,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思维,让孩子学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价值。让我们的孩子(不管低龄和高龄的)都时常与图画书相伴,让他们从那些经典的图画书中汲取童心独有的快乐、温暖和创造力。

建议三: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分享书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作为父母引领孩子走进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可以做:步骤一:介绍故事。讨论图书封面上的标题和图画。请孩子猜猜看故事是讲什么的。介绍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步骤二:大声朗读故事。朗读要生动,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表现出明显的兴奋。在适当和方便的地方,暂停一下,请孩子猜猜看后面会发生什么。问简短的问题,看孩子理解了多少,并激发其好奇心。步骤三:阶段小结?问问孩子故事的哪些部分是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问问有关故事情节的问题,比如某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问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比如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换了他们,他们会怎样做。

建议四:持续默读。持续默读应作为孩子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它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终身热爱的必要手段。每日设定15-20分钟,在这段时间让孩子放开手头上的任何事情,纯粹为了快乐去阅读,可以选择阅读图书或者杂志。在持续默读时间,家长自己也要来享受阅读,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单纯地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书中有乐趣。但是,如果在他们“真实的”世界里从未见到一个大人在读书,那会形成理解上的鸿沟。我们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家长在持续默读时间是如何阅读而且如何享受的。15-20分钟的时间往往足以引起一个人对某一本书的兴趣,所以一旦持续默读时间结束后,孩子往往会迫不及待,一有机会就会把书找来读下去。

建议五: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每周应该带孩子去一趟,一次性不要买太多的书,低年级阶段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你买了你认为有价值的书而硬逼着孩子看的话,读书便成了一种负担,如果你的强迫使孩子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千万不要这样做,要和孩子商量着来,用你的智慧去诱惑他,引导他。如果家长要逛街,你就可以把孩子放在书店或图书馆,告诉她一个小时后来接你。

建议六:读经典的书。随着孩子读书兴趣的增加,家长要引导孩子读经典的书。什么是儿童阅读的经典?就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当前,许多教育专家们都在积极倡导、推广儿童阅读这项事业,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家长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馈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育儿心得文章》,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本文地址:育儿心得文章【优秀9篇】https://www.jtcl.org.cn/jiaoshisuibi/377536.html
  • 下一篇作文: 做家务的心得体会(3篇)

    上一篇作文: 清风论坛心得体会 清风论坛心得体会优秀3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育儿心得文章【优秀9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育儿心得文章【优秀9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