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料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时间:2023-03-11 08:20:28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学语文2022年课程标准 篇一

2022年4月27日上午10点到11点半,我通过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刘真福老师《新理念新路径新策略》——2022版义教语文新课标解读,下午认真学习了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新思考,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本次讲座刘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解:新课标产生背景、一种课程理念、四大核心素养、九大总目标、四个学段目标、六个学习任务群和四学段学业质量。

1、新课标产生背景。(距离2011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已有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有新成果,语文人新思考,需要修订。)

2、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3、一种课程理念(语文素养改为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语言”性质,强调思维、审美、文化(包括三种文化),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原称语文素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强化了语文课程思想性,这是核心理念。

4、四大核心素养。四大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对其他素养起关键作用。四大核心素养整体协调发展。

5、九大总目标。是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6、四个学段目标、

7、六个学习任务。六个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是学习任务群之魂。

在这里刘老师重点解析了“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另外在作业评价方面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

8、四学段学业质量。

二、关于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主要变化体现在五个方面。1、强化育人导向。围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目标,结合语文课程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细化为学生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品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2、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主题选择教材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国外优秀文学作品,占30%——40%,三种文化作品占2/3,其他作品占1/3。教材结构以六大语文学习群组织和呈现。3、三是研究制定了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4、增强了指导性。5、加强了学段衔接。

三、如何落实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思考。1、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3、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4、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二

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

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

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2022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三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学习体会,所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多批评和指正。我今天也特别珍惜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分享我的一些理解和这个学习的体会。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

这次我理解的主要的变化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这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重要的一个就是凸显出价值的引领,以文化人。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在学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我们所说的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个角度,到底怎么来给学生奠定一个基础。

第二就是素养,我们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作为导向。以素养为纲的这样的一个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设计我们到底怎么能够实现。

第三,在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我们义务教育强调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强调语文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第四,这次课程标准强调情景,特别是强调我们语言文字学习的真实的学习的情境。那么从我们的内容的设计来看,强调主题的重整。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从第一个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来看,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我们后面再和大家具体来分享。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第二个就是“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我想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里头,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我想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第三个就是在我们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实践的主线,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4、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主题的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我刚才和大家分享了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我们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5、重点难点

我想从这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来看,有三个重点和难点的工作。这也可能是我们理解课程标准的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素养型的目标。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第二个,在这个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来理解我们现在从按照素养的这样一种理念来呈现我们的总目标。

第三个,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课程内容。这次的课程内容做了大量的探索,从课程内容来看,我们凸显出的这种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我们如何来理解,如何认识,我们如何来落实,这可能是我们这次从课标来看的一个难点和一个重点。当然在这里新增加的可能很多老师看到了,就是我们课标里头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业质量,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这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是我们未来对每个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表现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一个学业质量,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如何来落实。

这是我理解的这次课程标准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的一些变化。

二、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1、课程性质

从课程性质来看,这次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我想建议老师们关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版的课标,我们的课程性质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版的高中课标写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2022版表述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我们怎么来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非常明确规定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我们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的理解是语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承担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价值与功能,特别是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维护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巩固与促进民族团结这方面。

除了这样的一个变化之外,就是从课程性质来看,我们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还有一个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综合性,实践性来看,我相信在20年的探索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这次我们强调核心素养,更加凸显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那么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方面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这20年的时间这样的一个表述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这是我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变化。变化我相信,在我们语文课程,特别是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2、课程理念

我从五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和大家分享课程理念部分。实际上,课程理念是统领我们整个后面课程目标设计,我们如何来理解课程理念就非常重要。

(1)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从课程目标来看,我们强调的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程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看,也就是从学生素养的发展角度,我们要凸显出语文课程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就是要构建素养型的课程目标。素养型的课程目标,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出来的这种基础性,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突出它的基础性。因此,我想课程理念,特别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型目标的建构,还有我们所说的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

(2)结构:注重阶段性、发展性

从课程结构来看,非常重要的是义务教育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同,高中的就三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是九年。所以在九年的课程结构这方面,实际上给整个课程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相对于高中学段,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是四个学段。如何体现出学段的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因此,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构建学习任务群的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出整个课程结构强调整体的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特征,凸显出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1-9年级学生的发展,还要体现出它的连贯性,发展性,适应性。所以,从课程结构来看,强调的是阶段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强调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每个学段之间一种发展的连贯。特别是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到,幼小的衔接,以及九年级和高中的衔接工作。

(3)内容:突出时代性、典范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非常容易理解,实际上,每隔十年,我们的语言和文学研究,包括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都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前期对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专家们还对最近20年文学、语言文字、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特别是课程标准的专家组里有文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参与了一些工作。我想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就体现出了当代的时代性的语言生活的最新发展。在过程当中,课程内容还要凸显出典范性。强调重视价值取向,那么我要选择的是文质精美的一些作品,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情境性就是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课程实施过程当中能够创设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我们原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不断深化。我们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勇于去实践,勇于去探索,养成一个这方面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也是20年一贯的要求,特别是这次课标中强调了一句,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课程内容这部分,有一个学习任务群。课程实施这方面,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的落实,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5)评价:倡导过程性、整体性

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所谓的过程性,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在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搞得太繁琐,我们要抓住关键,要突出重点。我们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别是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也在这方面做一定的提示。

我想这就是整个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理念,希望能够落实在后面的课程目标,课程的整个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

这次从修订来看,高2017版的高中的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可能很多老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很多老师可能也关注了在核心素养这方面的表述上的变化,那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怎么来认识?

我谈一些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这四个核心素养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有这么三个问题:核心素养的关键的表现特征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指向是什么?核心素养的价值,特别是四个核心素养在课程育人这方面的独特的价值。

从文化自信来看,可能老师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这方面和高中的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不太一样,这个表述主要又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很多老师关注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七八年前核心素养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专家提出来核心素养有这样六个特点。

一个特点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然后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然后是通过教育能够形成发展的,第四个就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五个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具的,第六个就是它的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以我们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我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大家看是否合适,就是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这个特点。

我们刚才讲到,高中学段三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照四个学段来设计,我们在高中实际上核心素养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在表述的过程当中内容的指向,更多的只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在表述方面,更重视的是核心素养是经过学习了之后,学生的一个应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之后他的学习结果,他的表现的一个状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从表述上发生了这样的一些变化。

因此,我想在这里大家看到从文化自信这个核心素养来看,我想有四点和老师们分享。

从文化自信来看,我们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的价值的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感受独特语言文字和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文化的丰厚博大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热爱国家的语言文字。

第二个我们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强调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于当代文化,特别强调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我们说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希望学生了解和借鉴,或者是让学生感受多样的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因此,在核心素养凸显文化自信方面,我理解的从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从语言运用的这个角度,我理解的是强调的是语感,是学生的语言的经验。我们希望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在积累梳理和整合过程当中,学生不断获得一个良好的语感。再一个,就是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的经验。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正确规范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丰厚的情感。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理解核心素养)。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大家会看到,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应然的表现。

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看,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然后是思维品质,五个思维品质。这里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精神,就是要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态度。这是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从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来看,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第一个是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这是基础。

第二个,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要具有感受美,发现美,然后表现美,创造美的这样的一种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四个核心素养,四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大家可以从语言描述的角度,特别课标里头也有这么一段话,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和审美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知道是在语文课程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理解这样四个之间的关系?首先理解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落实的时候,特别在高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写这个目标的时候,经常讲到说,这个是语言的目标,这是审美的目标,这是思维的目标,实际上我们知道我们在表述目标的过程当中是有所侧重,但是是否把它割裂开来,我想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特别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大家不要割裂,我们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这个关系。

2、课程目标

从课程的总目标来看,2001版和2011版的总目标都是十条。

这十条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来表述的。2022版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第一条实际上是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面的八条都是按照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来四个方面来进行这个表述的,大家知道在目标的表述的过程当中,它是有所侧重,第二条和第三条侧重在文化自信,第四条、第五条是侧重在语言运用,然后第六条、第七条是侧重的思维能力,最后第八条和第九条是侧重在审美创造上。

在学段要求这方面,素养型的这个课程目标,大家会看到和这个学段的2001版和2011版的学段目标有所不同。

我们前面是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呈现我们的学段目标,2022版的学段的目标,我们是看到是以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来呈现。这样的一个呈现,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点理解,就是从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维度来呈现学段的要求,这是从五个方面整合到四个方面,更加综合。另外一个对我们一线老师和教研员来讲,可能学段的要求这部分是老师们最熟悉的,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学段目标这部分。

在从学的目标来看,我们体现出了这个延续性,也便于一线老师理解和把握。因为我想了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从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到后面的实施,有很多新的这样的一些理念。对于学段的这个要求,学段的目标来看的话,我们做了适度的这个整合。

在这里尤其和老师们分享的一个就是,不仅仅从六四学制的这个角度提出了这个四个学段,在这里还兼顾到了现在有些地区按照五四学制来实施的。所以从五四学制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这个实施这个落实这个学段的这个要求,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是3-5年级,第三学段是6-7年级,第四学段是8-9年级。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因为老师们可能早已经看到这个这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

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课程内容这部分的我的理解。

1、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

那么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大家可能看到了,实际上从建国之后,我们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有基础知识,有基本技能,有思想教育。那么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些作为这个教学的内容在大纲里头呈现,那么在01版研制的过程当中,大家看到01版的这个标准,从这个内容上来看,是没有这个课程内容的,只有阶段目标。所以我们看到01版的课标特别薄。当时呢,我还记得20年前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就一直在翻阅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就一直在问。包括一些领导也在问,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容,只有阶段目标。实际上各位老师也都知道课程内容的这个是非常艰难的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如何呈现这个课程内容,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非常艰难。在11版修订的过程当中,试图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突破。因此,大家知道2011版的课标,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从表述上。但是,大家知道,这部分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段的目标,我理解在11版的时候,力图想去尝试建构这个学段的这个内容,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相对来说,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来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这次呢,大家会看到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2022版的课标就单设了课程内容这部分。这个课程内容这部分,我想到底怎么来理解?从整个的这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这个发展的过程。

2022版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我想,这是一个探索,一个突破。那么,我想,做这样的一个探索和突破,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来带动教的突破和学的突破,那么也就是我们教,我们倡导的探究与研讨的学习方式,学科与生活的这样的一种结合,我们真正在教的方面怎么能够突破,如果我们在我们的内容这方面我们没有大的这个改进的话,可能很难很难。

2、课程内容探索

我们刚才和大家分享20年的课程改革,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那么制约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也制约了我们这个教师的这个教。特别是课程内容按照原来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呈现的时候,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这个来落实我们我们所倡导的这种综合性的、项目式的学习,凸显出实践这样的一种这个学习方式。所以我想,在这里从课程内容的探索突破来看,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内容,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3、课程内容探索与突破

因此,课程内容在这方面这个探索呢?我想有这样的,我想有这样的一个变化就是学习任务群,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那么,一方面,当然,我们很多老师从2017年就关注了高中的课标的18个实习任务群,义务教育到底应该构建多少个学习任务群?当然很多老师也充满了期待。说高中的课程标准有18个学习任务群,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高中的老师。我们义教的老师呢,也了解了学习任务群,在这方面的实际上也有很好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想在这里,首先这个和大家分享这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学习任务群的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实际上在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在20年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线的很多的老师,教师和教研员,在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我想的我想这是第一个观点,不是从17版高中特标凭空产生的,而是实际上我们这几十年的时间,通过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的这样的一个辛勤的探索,宝贵经验在这方面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课程内容,在这个组织,这个重组,这方面,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第二个观点呢,就是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这样的一种组织方式,在语文学习,这个学习来看,可能有不同的这种理解,但是我想呢,在这里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课程内容,我们更多的是从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这样的一种线性的这种排列,那么包括这种选文的这种排列。知识点的排列,能力训练点的这种排列,我想的,在这个这次课程内容的这个建构的过程当中,从静态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动态的实践。也就说,静态的语言知识如何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那么这是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实际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是都有所体会,有所感受的,就是我们死记硬背了很多的概念性的,这个知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能力的这种变化。那么,我们往往是在学生的语言的积累,语言的梳理,语言的探究的过程当中,能够把我们的语文能力与这个核心素养提升起来的。

所以我想的在这里,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我想因此呢,这样的话呢,强调我们刚才强调的,就是用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因此,在学习任务群,我想呢,在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

一个就是语文情境,因为在这方面,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强调,我相信我们老师们都已经熟悉了。第二个呢就是统整的学习主题。第三个呢就典型的实践活动。

那么通过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从一个静态的知识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我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这个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那么我想的话呢,我们应该说可能就便于我们的这个落实。这是我想主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刚才说的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多年的这个探索的结果宝贵经验的这样的一个体现。第二个呢,就是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这种融通,那么从静态的课程知识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这个课程内容发生了这个变革之后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

4、课程内容体现的特点

因此,在课程内容这方面体现出来的就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这个交融。这是从任务群的这个建构来看,那么我理解体现出这样的三个特点。

5、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在课程内容组织这方面,从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原则来看。那么我想有三个观点就是:第一个就是坚持以文化人。第二个就是加强语文基础。第三个就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从这个以文化人,凸显这个价值引领这方面这个大家看到这个非常明显,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加强语文基础。我想呢,在这方面从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看是非常明显的。

(1)主体和载体形式:强化“以文化人”价值取向

那么从语文化人的这个价值取向来看,从这个课程内容,主体和载体形式呢?有这样的几个方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有革命文化这个主题载体形式,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外国的优秀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还有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我们把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能够用这样的一种主题和载体形式来呈现,我们就是我们的这个课程内容。

(2)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

因此呢,这样的话呢,我们从这个课程内容来看,大家会看到六个学期任务群和高中的必修的这个学习任务群是有一定的这种衔接和延展的。在这方面呢,我们也希望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基础性和阶段性的这种特征和特点,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还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方面,凸显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是从六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看。

(3)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那么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什么?

从这个课标来看的话呢,我理解就是这么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属于基础的层次,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然后呢,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的阅读与交流。是一个发展的,然后,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是一个拓展型的,整合型的,这样的一个层次,我想这方面的可能很容易理解。

(4)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

最主要的呢?我想主要的是我们怎么来理解,就是学习任务群,从我设计的这个理念,就是我们从学习任务群来看,要围绕着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的学习任务组成的,它具有这种情境性,实践性和这个综合性。我想,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我相信我们可能老师们都已经体会到。那么从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学习情境;第二个就学习内容;第三学习方法;学习评价;还有最后这个学习资源。那么每个学习任务群呢,都按照这样的一种这个呈现方式来进行设计。

(5)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呈现

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结构是按照三大部分,一个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呢,呈现出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最后,是这个学习任务群的这个教学提示。那我想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教学提示这方面,我想这可能和01版和11版的课标有点不太一样。特别是在11版的课标,我们在教学建议这部分,写的非常具体,也非常的详细。那么,我们看到2022版的课标,实际上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这部分,针对这个教学任务,就学习任务群的教和学,我们在这个阶段我们倡导什么,我们建议老师如何做,如何落实,那么我们避免什么,可能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更为具体的一些这个要求和提示,或者是一个建议。那这是任务群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五、语文学业质量

关于语文学业质量这部分,是一个完全新的内容。

1、学业质量研制思路

这部分的研制是非常困难。因为学业质量的研制,实际上我们知道它和我们的学段目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我们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学业质量它是每个学段学生学习结束了之后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学段学完了之后的一个成就表现如何来进行表达。大家会看到学业质量这部分研制的思路就是我们提炼出关键的要素,描述出学生的学业的表现,然后又做了检验,就是每个水平又进行了这种检验。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老师们的支持,特别是水平的分级这部分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语文综合性比较强,要想像数学和其他理科那样,很难把它进行水平的划分。

2、研制学业质量

刻画语文学业成就表现

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是按照这样的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具体的表现特征的一个整体的刻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段,在这里,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整合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描述学生的成就的关键表现,来体现出每个学段结束的时候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部分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这部分的工作做起来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们老师在看到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也会想到这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的学段目标,和前面的课程内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随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也会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水平的分级这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检验,但是是否合适?我也相信,随着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还会有一些新的成果会出来。

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学业质量这部分。

六、语文课程实施

1、教学建议

从课程实施这个角度,主要和大家分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个就是教学建议。因为前面的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了具体的学习建议,因此在课程实施这部分的教学建议都是一些原则性和导向性的一些建议。

我是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充分地运用一些科技技术来推动我们语文教和学的方式变革这四个方面来表述的。

2、教学建议的突破

在教学建议这方面呢,我的理解是立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追求“少而精”、“实而活”,就是要更多给老师们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创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

具体呢,我想和大家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简要地分享。

目标确定:第一个就是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特别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明确体现出我们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那就是目标的确定要以人作为我们的立意,引导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运用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体会、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把握这四个方面是整体交融的特点。在确定目标的时候,既有所侧重又要融为一体,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简单地罗列。我想这是在教学建议这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也是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们要注意在识字、写字、阅读的建构与梳理过程当中整体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内容选择:第二个就是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体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从而来规划语文学习的内容。特别强调,要注意语文的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地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这方面呢,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教材的使用,老师们肯定是对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有了一种把握然后才知道教材怎么使用,再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在这里,我们要综合地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还有就是凸显出6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三个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实际上这方面对于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我想我们如何整体把握三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个学段之间的内在的连续性和这种差异性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幼小衔接,在这次课程标准里面强调在一二年级要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降低难度,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减缓坡度,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这个吸引力,以上是内容的选择这方面。

活动设计:从活动的设计来看,强调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那么情境呢,是源于生活当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它也同时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我们希望它本身就是源于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又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整合语文知识,用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出这种典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出情境的价值。同时在这里还强调了学习资源。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倡导学生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当中来学习语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当中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一些场景和活动当中来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这是从活动设计这个角度谈我的理解。

互联网+: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这种变化,探索语文教育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可能我们所有的在线的老师都能够感受到,包括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这个活动也说明信息技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当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那么,我们要把握住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教学的这种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在丰富学习资源这方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方面,还有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学业表现这方面,以及现在我们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又是不能够到学校去上课,如何发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在这里还有个提示,就是要避免网络沉溺,当然,现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但是,我们要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的一些变化,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变化的一些优势和长处,我想特别是在这两三年的疫情的防控的状态下,我们也深刻地体验到了我们的互联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产生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都还或多或少的,可能都在做线上的教学。但是我想,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一些优势,特别是在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业的诊断这方面能够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但是同时又避免太繁琐给我们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沉重的一些负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是我想关于教学建议这部分和大家分享的。

3、评价建议

关于评价建议呢,主要是从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部分提出来。

4、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

那么在过程性评价主要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作业的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方面。那么在过程性评价呢?我们主要来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

评什么呢?大家知道我们要关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怎么评呢?我们希望有多元的主体参与,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如何用呢?更多的是这种过程性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来改进我们教师的教学。

5、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

在水平考试这方面,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一些要求。特别是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这个导向呢,就是从命题的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也就是说我们命题要素养立意,全面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第二个,要坚持一标命题,体验课程标准的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符合学业质量要求。大家知道学业质量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再一个就是科学的规范。还要同时要做好命题的规划,命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一些安排,特别是在具体的命题这方面,提出来了一些要求。

6、推动考试命题内容与方式变革

比如说命题的情境,如何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的学习来设置,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来设置。每一种情境都有设置的建议,命题材料的选择,题目的主体部分如何呈现,还有题干的设计如何规范,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一些建议。我们知道,这个课程标准是我们未来学业水平,包括考试这方面的依据,因此,这次的课程标准在考试评价这方面,特别是在命题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我想在这方面,我就简要的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7、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教学研究和培训建议。这部分,比2011版的课标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因为教学建议还有教学资源这部分在未来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方面,以及教材培训这方面,肯定有很多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里我就不分享我的一些理解了。

我想在教学研究和培训这方面再和大家分享几句,从教师的发展来看,是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信息素养。这是从教师的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这样的三条建议。

那么,从教研的角度来看,这个课标建议是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域教研,然后推广典型的经验。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在线的教研员老师可能感受比较深。凡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一些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广典型的经验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还有就是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

最后两条,是关于培训的,一个是培训内容,一个是培训效果,(如图所示)这就是我想对这些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我就在上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自己的这种学习体会,仅供在线的老师们参考。也请老师们提出批评和指证。我也相信,随着我们课标的颁布之后,我们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在这些理念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在未来的教学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我们每一位老师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是伴随着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步的,在老师们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也是老师们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和大家一样,在未来,随着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还会有更多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未来也期待着我们老师能够有更好的一些优秀成果,经验能够得到分享,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体会 篇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1)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3)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

第四学段(7-9年级)

(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应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诵读材料要选择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

(4)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学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学会感恩。

(2)阅读有关学校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学习与同学、老师文明沟通;乐于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

(3)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

(4)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

(2)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3)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第三学段(5-6年级)

(1)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2)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能写日记,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

(4)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

(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

[教学提示]

(1)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2)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3)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2)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4)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教学提示]

(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对联、谚语、绕口令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3)阅读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4)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教学提示]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比如,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第二学段“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学段“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第四学段“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等。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2)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以表扬为主。第二学段,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3)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4)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

(2)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

(3)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2)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

《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3)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教学提示]

(1)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2)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3)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4)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跨学科学习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

(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

(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第三学段(5-6年级)

(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

(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

第四学段(7-9年级)

(1)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

(2)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3)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

(4)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

(5)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

(1)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

(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

(4)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篇七

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契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许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语文老师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讲座。吴教授、张教授、杨教授对新版课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我可谓是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体会: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转化为自己所学,做到活学活用。

其次,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最后,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之后让学生试着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这样,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读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读和渗透还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会继续不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践行,结合“双减”政策,让新的教育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2022年课程标准 篇八

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做了比较多的调整,增加和细化了许多项目。

一、育人目标更适应时代。从“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变化过程看,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更注重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复杂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体现了时代性。比如网络、“双减”等,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足开齐课程:书法、劳动、综合实践、特色地方课程等,发展学生特长,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主阵地的地位。

三、重视对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传统的教育。

四、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课程标准实施的主力军,新课标的指导方案从“教什么”、“学什么”到“怎么教”、“怎么学”再到“学的怎样”、“结果怎样”,都更加具明确具体。

总之,在新课标面前,作为课程标准的领跑者的一线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充分理解课标,创造性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尊严和职业幸福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 篇十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10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本文地址: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0篇https://www.jtcl.org.cn/jiaoshisuibi/323000.html
  • 下一篇作文: 新征程心得体会【最新3篇】

    上一篇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彩4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0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0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